摘要︰在汽車發展經歷的一百二十年里,其造型藝術中的美學風格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技術的發展,也時時處于發展演化之中。該文通過對各個時期的汽車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得出了汽車從產生到現在所經歷的七大階段性美學風格。
關鍵詞︰汽車;形式;造型藝術;美學風格
1.汽車的產生
卡爾?奔馳[Karl?Benz](1884—1929)——現代汽車工業先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1885年10月,他設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汽車;1886年1月26日,他又取得汽車發明的專利權,德國人便把1886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從此汽車作為一種工業產品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2.汽車的發展階段劃分
根據汽車形式與功能的演變過程以及不同的設計美學風格,可將汽車的發展大致劃分為七個時期︰
(1)汽車產生階段(1885—1900);
(2)汽車發展階段(1901—1915);
(3)汽車制造日趨成熟階段(1916—1929);
(4)汽車引擎設計突破性發展時期(1930—1951);
(5)噴氣式時代(1952—1964);
(6)汽車式樣的個性化時期(1965—1979);
(7)汽車式樣的多樣化時期(1980—)。
2.1汽車產生階段的設計美學風格(1885—1900)
在汽車產生階段,設計師僅僅專注于技術層面的設計,設計僅僅是為了滿足汽車的技術實現功能,是一種技術上的探索與發明,是完全向功能技術設計的“一邊倒”設計,造型藝術則處于從屬地位,是一種功能壓倒形式的設計。盡管如此,汽車作為一件偉大工業產品的誕生,其本身就符合一種理性的、嚴謹的美學風格——機械美學風格。
1885年奔馳設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形式上給人的感覺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三輪馬車。奔馳所注重的是零部件與零部件之間、功能實現與制造技術之間的協調關系,主要是從功能、技術層面去考慮設計,在美學風格上則沒有什麼明顯的痕跡,甚至根本沒有加以考慮。一眼看去,該車只有一種機械加工所處理過的痕跡,符合機械美學風格。
1894年的Benz Velo只是將三輪改進成了四輪,雖然車身加裝了翼子板,但在形式風格上卻沒有任何改變。這時的汽車只是一個粗糙的工業產品,還沒有關于美學風格的設計理念。這時的發明家(也是設計師)認為將三輪運行方式改為四輪運行方式要遠遠強過純形式上的改進,機械風格依然處于壟斷地位。換言之,1885—1894年之間的汽車設計還是一種純技術性的、功能性的探索,屬于一種純機械的美學風格,而且這種風格一直持續到了1900年前後。
2.2汽車發展階段的設計美學風格(1901—1915)
上一頁12 3 下一頁
熱點關注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