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國這樣一個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較低的人口大國保持長久發展和進步的關鍵環節。社會與人們的節約觀念、高效率和節能型技術、節約型社會制度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三個重要方面,他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有合理保持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並認真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去,才能真正建設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節約型社會。
[關鍵詞]節約觀念;節約技術;節約制度;節約型社會
借鑒國際經驗和審視我國自身發展要求和環境,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又根據社會政治、文化發展的具體情況,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努力方向。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中央再次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決定,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建立節約型社會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貫徹于自身的實際工作和日常行為之中。既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就會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許多方面,但筆者認為,以下三個問題值得優先考慮,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必須建立起人們的節約意識,使之成為選擇節約行為的思想基礎;其次,節約還必須期待有合理的保障,節能技術的改進與創新是節能、節約的技術支持;最後,社會節約觀念的形成和技術的發展也需要相應的社會制度予以保證。
一、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節約意識引導節約行動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學教室里空無一人,但教室的燈光如晝,有的更是大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照明燈仍然一直打開;再看︰公用水龍頭沒有關閉和沒有關緊,清澈的自來水肆意流淌,卻沒有人理會;在夏季用電極其緊缺的情況下,有的城市卻讓多台大功率空調開足馬力搞冰燈展覽;還是在夏季,那些不得不拉閘限電的大城市夜晚的霓虹燈卻從來沒有停止向人們炫耀大都市的繁華;還有的商場門口經常能夠吹出讓人冷得發顫的涼風……回顧上述鏡頭,不用任何解釋和說明,凡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會意識到,這是浪費,都是與我們要建立的節約型社會相背離的情形。那麼,為什麼發現這些情況的人沒有采取行動去停止這樣的浪費行為呢?關鍵就在于缺乏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節約意識。
節約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行為,是有意識的行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消費、消耗主要是來自于人的活動,節約的主體是人,節約型社會建設,歸根到底是要從人們的行為方式抓起,更加直白地說,就是要提高現代人的素質。建設節約型社會,就必須革除浪費陋習,培育具有節約意識和勤儉美德的人。很多人經常談論要從青少年抓起,認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正在建設的節約型社會的主人。筆者認為,培養青少年節約意識、勤奮節儉的美德十分重要。開展各種節約主題活動,讓青少年深刻了解我國整體資源狀況,了解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作用,並將節約意識化為其自身行為的自發反應,才有可能發生真正的轉變。但是,那種認為抓住了培養青少年節約意識、勤儉美德教育就抓住了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根本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上一頁1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