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學反思 專業化成長 對話
反思是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路徑之一。每一次教學設計和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內容,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許多教育家和名師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但仔細與身邊的老師們交流起來,卻發現有真正形成自覺反思意識和習慣的同志太少。有的人僅有的幾篇隨筆只不過是應付學校檢查的作品,甚至還有的是從網上下載來的;備課筆記中的教後小記只是大而化之、不疼不癢的文字,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只能用來對付常規檢查用。試想,類似的反思又怎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莫說三年、五年,恐怕十年、甚至到退休也難以享受反思的樂趣。
一、當前教學反思主要存在的問題
反思重數量不重質量。當前,許多學校的領導已充分認識到反思對于教師發展的意義,並在教師培養中作了安排,但多數學校只強調反思的數量,要求教後記的撰寫,並沒有在具體行動上進行引領和指導,學校也沒有形成反思的氛圍,導致老師們在對待反思上只有數量,完成任務為止。至于反思什麼、怎麼反思、如何改進反思中提出的問題,很少有老師真正去思考、去行動。類似的反思不僅不能改進教學實踐,更無從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藝術,相反,卻讓很多老師視反思為累贅,成了老師們的“課業負擔”。
反思 鄙偕畽群退枷搿!氨窘誑渦? 己茫 釙榫場 檠 昂吞驕炕畽 嘌 搜 氖導 芰 痛蔥亂饈丁薄A 寥數語,形而上學大而化之,與其說是反思,倒不如說是一句話“影評”。類似的教後反思,沒有具體的闡釋和自己的看法,何以讓實踐有智慧的提升,又如何在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形成教育思想?“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當一個老師沒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只能在教育的園地里人雲亦雲、盲目機械地耕耘。只有認真關注每天的教育細節,思想的幼苗才能在反思中發芽;善于從具體中擷取最美麗的東西,我們思想的小樹才能一天天長大。
反思沒有理論的支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有的同志基本上不讀書。“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要養成勤于反思的良好習慣,具有較強的反思能力,既需要我們增強反思意識,又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只有在理論支撐下的教育反思才更有深度,更有價值。理論的“活水”來自于每天不見斷地學習和閱讀。盡管我們的工作時間緊,工作量大,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讀書,但時間像是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是有的。只有讀思結合,以讀促思,教育反思才會有理論基礎。
上一頁12 下一頁
熱點關注
隨機推薦